近年來,我市立足全民發動、全民參與,堅持城鄉統籌、四級聯動,探索開展全民守禮行動,堅持“五禮”(敬業禮、誠信禮、崇德禮、友善禮、孝賢禮)并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落細落小。據不完全統計,全民守禮行動開展以來,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參與率達100%,農村、社區參與率達75%,企業參與率達43%。通過開展全民守禮行動,全市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進一步增強,企業誠信經營成為風尚,農村和諧穩定,群眾滿意度大幅度提升。2015年,在全國文明城市檢查驗收中,我市在全國123個城市中位列第18名。
突出主題,營造全民守禮的社會環境。一是創新宣傳載體,營造全民守禮的濃厚氛圍。在市屬媒體上不間斷宣傳,并開辦專題欄目。在城鄉打造“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長廊36公里、主題公園廣場1630余處;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公交站點廣告、燈箱廣告等3.2萬多塊;設立農村文明守禮大型廣告牌8500余處、文化墻1.8萬多處,讓群眾處處感受到文明守禮“街頭文化”。二是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傳承全民守禮的文化基因。在全市開展“書香漯河、全民誦經典”活動,連續12年舉辦“過端午佳節、誦中華經典、做有德之人”活動,連續10年舉辦“過大年、謝父母”文明守禮、孝老敬親活動,連續8年舉辦“孝賢模范”評選活動,連續6年舉辦“清明祭先賢、全城誦經典”活動。我市先后10次在中央文明辦舉辦的全國性培訓班上介紹經典誦讀經驗。三是深化文明宣講,提升全民守禮素養。組建100余支文明守禮宣講隊,累計巡演1000余場,受眾達42萬人次。組織創作《彩禮》、《環衛工人》、《賣豆腐腦的調解員》等文明守禮節目12個,深入社區、農村、基層單位巡演132場。
“五禮”并舉,深化全民守禮行動。我市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商企業人員、社區居民、農村居民、青少年等不同對象,著重強調其應遵守的禮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干部群眾工作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準則。一是守敬業之禮,建設服務型機關。通過積極培育敬業理念、嚴格制定敬業標準、作出服務承諾等措施,要求黨員干部、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愛崗敬業、服務為民,做全民守禮的表率。二是守友善之禮,建設和諧社區。制訂《漯河市城鎮居民基本行為60問》,開展“文明交通勸阻”活動、“小手拉大手”講文明守禮儀行動等,提升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天橋義工、雨花齋、今夜情懷等民間志愿服務組織已經遍布城鄉。全市大部分社區都成立了閑事會,幫助解決轄區群眾的困難。三是守崇德之禮,建設文明校園。修訂《漯河市未成年人基本行為規范60條》,組織開展校訓育人、經典誦讀、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和最美教師評選、美德少年評選活動,引導師生崇文尚德,文明有禮。四是守誠信之禮,建設信用企業。通過開辦文明工商戶學校、舉行文明經營公約簽名活動、發放誠信經營明白卡等形式,要求企業誠信經營、感恩社會。先后命名、表彰3200多個誠信經營示范店、文明誠信商戶和文明誠信市場。五是守孝賢之禮,建設孝賢農村。推行孝親感恩“五個一”(每天一個問候,每周看望老人一次,每月陪老人戶外活動一次,每年為老人體檢一次,為老人生日煮一碗長壽面)活動。設立“善行義舉榜”,持續開展“孝心模范”、“好媳婦”評選等活動;發揮“五老”作用,積極培育鄉賢文化。
注重長效,擴大全民守禮的社會效果。一是四級聯動。出臺《全民守禮行動實施意見》,通過召開動員會、現場會、觀摩會,動員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推動全民守禮行動進基層。二是部門協同。建立部門協同聯席會議制度,發揮文明委成員單位作用,形成檢查監督落實機制,協同推動工作落實。三是典型帶動。圍繞明星村、重點村,每個縣區建立10個縣區級全民守禮示范圈;圍繞衛星鎮、重點鄉鎮,建立市級全民守禮十大示范圈。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在媒體開辟《身邊好人365》專欄,每天宣傳一個好人,每月評選出10名“十佳市民”,每年評選10名“感動漯河年度人物”,每兩年評選10名市道德模范。四是常態長效。建立資金投入機制、以獎代補機制,建立健全督導、考核、評估、反饋機制,保證活動常態長效。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