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民政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始終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多措并舉,破除陋習,倡樹新風,取得明顯成效。
加強宣傳引導,依靠示范引領。在各婚姻登記處設置醒目標識,加強宣傳,引導新人舉辦公益婚禮、集體婚禮、低碳婚禮,文明節儉辦婚事。各殯葬服務單位印制了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告知書、殯葬改革倡議書、殯儀館規范服務準則等宣傳材料,先后出動殯葬宣傳車800多臺次,深入我市所有鄉鎮、重點村(居)、重點部位進行實地宣傳,倡樹文明治喪新風尚。2015年,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黨員干部去世后不得成立治喪機構,不得召開追悼會。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的,要在殯儀館進行集中辦理,對全市文明治喪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依靠改革推動,強化政策驅動。自2013年開始,連續三年在清明節期間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委聯合開展公祭活動,舉辦公祭儀式,免費為喪屬提供鮮花,開展鮮花換鞭炮活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為減輕群眾治喪負擔,制訂并出臺了《關于實施惠民殯葬政策免收基本殯葬服務費的通知》,自2013年7月起,在全市落實居民基本殯葬服務費用減免政策,減免遺體運輸、搬運、冷藏、火化及骨灰盒寄存等方面的服務費。自政策實行以來,共減免殯葬服務費用900多萬元。同時,指導各縣區扎實推進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臨潁縣、召陵區、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在有條件的村積極建設林業生態公墓。目前,全市已投入800多萬元,建成50多個村級公益性公墓,為周邊群眾提供使用期限30年的安葬墓地,引導群眾環保祭祀、文明祭祀。
抓好紅白理事會建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注重培育和發展村級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要求各村(居)在村“兩委”換屆期間建立規范的紅白理事會組織,建設活動場所,制定完善章程,優化管理服務,引導廣大群眾自覺革除在婚喪事務中講排場、擺闊氣、搞封建迷信等不良舊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