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國務院開展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次大督查中我市受到通報表揚。成為全省唯一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全國唯一連續兩年受到表揚的城市。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下,我市破解發展難題,有力促進了工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健康發展。
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方面,我市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相結合,促進現有企業技術提升和設備更新。2016年,全市征集篩選120余個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實行動態監控。至12月底,123個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就完成年度投資229億元,114個項目竣工投產。為改變產業發展不平衡、工業經濟總量小的局面,我市堅持把“開放招商、招大引強”作為全面深化攻堅的頭號任務,著力擴大投資。201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9億美元,居全省第5位;產業集聚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5%以上。我市在招大引強中不僅注重食品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更將目光瞄準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實施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培育行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遠超過工業平均增速,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經濟下行背景下,不少企業面臨資金、土地、用工等發展瓶頸。為此,我市強力改革攻堅,連續三年開展全市企業服務年活動和“工業1351工程”,成立“企業服務團”,集中精力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出臺支持工業經濟健康發展30條政策措施,形成“1+10”政策體系;動態選擇100家企業和100個工業項目作為重點融資服務主體,每季度至少舉行1次銀企對接活動;創新投融資方式,設立近10只產業發展基金;擴大企業信貸周轉基金規模,對如期歸還周轉基金的企業實行月0.5%的優惠利率;降低政府性擔保機構擔保費50%;暢通土地抵押融資渠道,減收土地價款……2016年,全市共降低企業各項費用近3000萬元,為小微企業減免增值稅、所得稅6509萬元。
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我市經濟提質發展。據初步統計,2016年我市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工業主要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在工業帶動下,全市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指標均突破千億元大關。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