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的農技推廣區域站物聯網平臺建設項目落戶漯河,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個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均居全省前列……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市堅持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統領,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著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著力推動產業化集群發展,著力強化質量安全保障,著力深化農村改革,著力提升服務發展水平,推動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態勢,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高。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整合資金集中投入,持續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穩定提升糧食生產能力。2016年,全市完成總投資1.54億元,新建高標準糧田面積10.11萬畝,總面積達到119.21萬畝。科學應對不良天氣,致力抗災奪豐收。2016年,全市糧食面積403.77萬畝,總產176.9萬噸,平均單產438.1公斤。
農業產業化集群蓬勃發展。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臨潁中大小辣椒、舞陽華鑫面業等4個集群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總數達到11個,居全省前列。新培育河南開源實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漯河桂馥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省級龍頭企業,總數達到39家,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化集群23個,全年實現銷售收入900.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共吸納農民就業約7.9萬人,帶動約49.3萬個農戶,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區域農村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三夏”禁燒期間,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三秋”期間,啟動實施“藍天衛士”項目,全市秸稈利用率達到96.7%以上,實現了全面禁燒的目標。大力發展都市生態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全市新建都市生態農業園區5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區15個、都市生態林業園區11個,蔬菜示范園區達到136個,成為全市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新亮點。
科技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全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875人。深入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行動,全市有1104名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高效、低毒農藥得到有效控制。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入融合,正在駛入發展快車道。
農業農村改革扎實推進。大力培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234家,家庭農場發展到667家。全力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市1274個行政村,有1231個村完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簽訂完善工作,占總村數的96.6%,確權整體完成情況居全省前列,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
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全市已通過認證連華寶香菇等12個無公害農產品,三只狐貍葡萄等12個綠色食品,小村鋪蘿卜有機食品1個。認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全年檢測蔬菜等各類樣品2510個、70320項次,合格率99.3%,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爭取到全省唯一的農技推廣區域站物聯網平臺建設項目,加快了全市區域站建設步伐,走在了全省前列。全面啟動“一區百園十基地”培育工程,示范帶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上規模、上水平,我市成為全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點。
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依托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成功招引現代農業建設項目3個,累計投資1.62億元,為助推現代農業發展增添了活力。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參加全國農洽會、中國國際農交會等展會,充分展示了漯河農業“精品、務實、開放”的良好形象。農產品出口創匯實現新突破,占全市出口總額近20%。
責任編輯: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