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措施,對比河南在全國大市場的地位,陽春三月上春山的詩意,在中原大地生發。”
□本報評論員 丁新偉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備受關注。在部署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河南而言,這是重磅政策利好。
當前,向著“四高四爭先”進發的鏗鏘足音,響徹中原大地。今年春節假期后,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召開,在這個“新春第一會”上,河南發出動員令: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更好地集聚要素、優化配置、提升效率、激勵創新、推動發展。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如何“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實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制定重點領域公平競爭合規指引,完善企業簡易退出制度,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品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措施,對比河南在全國大市場的地位,陽春三月上春山的詩意,在中原大地生發。
當今世界,市場是稀缺的資源。我國有14億多人口,有超過4億并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還有近2億戶經營主體,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超大規模市場。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集經濟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資源大省于一身的河南,有著區位、交通、人口、產業等比較優勢,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具備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加快融入、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河南就有了集聚資源、激勵創新、升級產業、助推增長的堅實依托,就有了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強大底氣。對河南而言,在融入新發展格局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上奮勇爭先,既是政治責任也是時代使命,既是政策指引也是發展機遇,既是發揮優勢也是必然選擇。
3月3日,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昔日鄭州街頭的一家小店,如今發展成全球最大現制飲品企業;依托“公、鐵、水”多式聯運優勢,河南鋼鐵集團打造的周口基地,成為全省鋼鐵產業轉型的“新前沿、新增長點”;連日來,比亞迪、富士康、華為、超聚變等行業頭部企業CEO,相繼赴鄭簽約,加碼投資河南……一面是河南企業走出去闖市場,一面是省外企業深耕河南,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事例是生動注腳:在深度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讓“本地化”與“全球化”相得益彰,河南正在用實干照亮未來。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市場呼喚中原新作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促進生產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同時意味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與區域競爭。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是贏得競爭的關鍵。牢牢抓住暢通經濟循環這個根本和市場經營便利這個“棋眼”,吃透用好政策紅利,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不斷增強配置資源、集聚要素、提升質效的能力,大中原定能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把準定位、展現擔當,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