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潮涌東風勁,奮楫揚帆正當時。2月6日,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就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作出部署,發出動員令。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設施的通達是第一紅利。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殷殷囑托,發揮自身交通區位優勢,在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融入、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
如今,河南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跨境電商進出口集散地,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從最初的100余種增加到8萬多種,進出口業務范圍輻射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河南擁有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天然區位優勢,向北對接京津冀,向東融入長三角,向南挺進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向西聯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新亞歐大陸橋……全面深化對外開放、主動強化對內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河南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產業鏈分工,加快打通開放發展的“任督二脈”。
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暢通經濟體系循環,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市場的活力潛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既要建立統一的市場交易規則,也要破除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障礙。
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能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有的地方限制企業遷移,有的地方設置市場進入壁壘、謀求自我小循環……這些“土門檻”“土政策”看似保護地方發展,實則目光短淺、貽誤機遇。只有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才能促進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和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合理布局。
從政府部門角度看,通過統一市場監管規則和執法,可以減少自由裁量權,促進公平公正執法,提高綜合執法效能,從而建立一個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任務,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就要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要求,確保“一單盡列、單外無單”。把優化提升市場化營商環境放到新方位、大邏輯中謀劃推進,打造辦事效率高、開放程度高、法治保障高、宜商宜業宜成的營商環境,就能持續增強經營主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旨在打通因為行政區劃形成的物理上、制度上、市場上的各種“斷頭路”。相比起物理上的“斷頭路”,首先應該打破心理上的“斷頭路”——只有打破故步自封的“小循環”,擁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才能獲得更多市場資源,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要以落實“五統一、一破除”為關鍵,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要以高效互聯互通為基礎,加強各種交通設施的無縫銜接,加快構建通達國內、聯通國際的現代化交通運輸大通道;要以加強商貿流通為動力,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緊抓國家“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機遇,打造高效順暢的商貿流通體系;要以做大做強現代產業為筋骨,做優傳統產業“基本盤”,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增長點”,不斷做大體量、拉長鏈條、提升競爭力;要以提升內外開放能級為支撐,拓展提升開放通道,做深做強開放平臺,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保障,打造辦事效率高、開放程度高、法治保障高、宜商宜業宜成的營商環境。
風正時濟,自當破浪前行;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更是地方發展的寶貴機遇。讓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牢牢抓住暢通經濟循環這個根本和市場經營便利這個“棋眼”,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更好地集聚要素、優化配置、提升效率、激勵創新、推動發展,架起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中原橋梁”,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