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春第一會”為何提出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指出,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今年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全文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其中明確提出“五統一”“一破除”,即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以及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精準對接國家重大部署,深度挖掘自身稟賦。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提出,要以落實“五統一”“一破除”為關鍵,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更好地集聚要素、優化配置、提升效率、激勵創新、推動發展。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璇說,河南擁有區位、人口、產業、數據、內陸開放等優勢,這就需要河南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局中找準定位。“從自身發展優勢著眼主動對接,搶抓機遇鍛長板、發揮優勢鍛長板、深挖潛力鍛長板,整合資源做大做強自身優勢,持續培育放大自身優勢,切實把優勢轉化為競爭力,使其釋放出最大的價值。”
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河南機遇幾何?
河南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張占倉表示,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區位交通優勢顯著,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能更好地發揮這一優勢,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激發市場活力。
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不斷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是河南的另一大機遇。張占倉認為,這將有助于河南企業對接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延鏈補鏈強鏈,提升重點產業鏈群市場競爭力。
此外,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擴大內需與消費,增強河南開放發展能級,深化對外開放,提升開放通道能級,吸引國際資源集聚,有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河南與周邊地區的合作與協同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部執行部長葉光表示,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河南還需要不斷吸引要素集聚,形成特色支柱產業。
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河南具備哪些優勢和條件?
作為經濟、人口、糧食、工業和資源大省,河南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具備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大有可為。
“河南位于我國內陸腹地,是中國多方向、跨區域運輸的交通要沖和多種交通運輸網絡交匯的樞紐地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立體交通體系使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物質和產品集散交換中心。”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說,同時,河南北連京津冀,東接長三角,南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西牽成渝,是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的貫通承接地。河南交通發達,是全國重要的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內河航運升級加快,“米”字形高鐵網全面建成,中歐班列高頻次對開,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和物流通道樞紐效應持續凸顯。
“此外,河南產業體系完備,市場規模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前列,潛在內需市場巨大。2024年,河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76萬億元,居全國第5位,擁有近9800多萬常住人口、超1100萬戶市場主體,消費能力強大。”河南省發展戰略和產業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高亞賓表示,河南同時作為全國重要的數字經濟大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及材料制造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具有豐富的數據應用場景,為我省創新招商引資模式、積極承接產業轉型構筑新的競爭優勢。
據了解,2024年河南地區生產總值6359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1%,截至2024年底,河南經營主體總數達1127.77萬戶,企業個體占比40.30%,較2023年底增長1.54個百分點。“河南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具備先天優勢和獨特條件,應在更好地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貢獻河南力量。”喻新安表示。
加快融入、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河南方案”
河南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年1月,省委書記劉寧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河南要“推動生產要素暢通流動、各類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潛力充分釋放,當好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國內大循環、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和樞紐”。
加快融入、主動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河南如何著力?
“當前通信、交通等條件極為便利,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市場環境和制度等軟環境建設更加重要,應重點關注河南營商環境建設和核心企業打造,確保在‘五統一’市場中的競爭力。”葉光告訴記者。
高璇認為,河南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樞紐體系,圍繞交通區位、產業體系、科技創新、文化資源等突出優勢,打造國家樞紐新高地。為此,應著力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供應鏈樞紐、國家數據樞紐、國家人力資本樞紐、國家技術交易樞紐、國際文化交流樞紐。
喻新安則表示,河南還要立足全國重要的“一帶一路”國際貿易中心、全國重要的現代裝備和制造業中心、全國重要的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等的定位,創新資源集聚,強化“儲運銷”能力提升,以“存量”變“增量”推動產業基礎優勢向現代產業體系優勢轉變,以“體量”變“動量”推動內需規模優勢向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優勢轉變。(何山)
來源 大河網
校對 劉亞杰
統籌 周鶴琦
審讀 李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