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神垕鎮的大街上,鈞瓷店鋪隨處可見。這座古鎮曾是禹州市最缺水的鄉鎮,鎮上有4.7萬人,水廠每天供水卻不到1000立方米,缺口量大且用水成本高、水質差,嚴重困擾著古鎮居民的生產生活。鎮上200多家鈞瓷企業,需要從30公里外一車車拉水回來,生產用水無法保障。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孔相卿:盡管鈞瓷市場很好,但是因為水利制約,大家都發展不起來。

2015年1月12日,神垕供水配套工程建成通水,清澈的“南水”流入古鎮居民家。現在神垕鎮水廠日供水量1.3萬立方米,供水水質均達到Ⅱ類以上標準。
許昌市鈞瓷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主任 張金偉:當時鈞瓷企業只有50多家,十年以后的今天,鈞瓷企業已經發展到228家。

相較于以前使用的雨水、井水,南水不僅水量穩定,水質也更利于制作鈞瓷,調制的泥漿、釉漿柔軟細膩,燒好的瓷器釉面光滑細潤,損毀率減少,價格也能提高兩到三成。

如今,神垕鎮年產銷鈞瓷220多萬件(套),年產值24億元。依托鈞瓷產業,文旅產業得到發展,去年神垕鎮共接待游客累計213.7萬人。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張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