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6年多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冰雪運動的熱度持續“升溫”。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喜歡上了冰雪運動。伴隨著冰雪運動的蓬勃發展,昔日“冷資源”變身“熱經濟”。
擁抱冰雪
北京姑娘吳妍和丈夫薛效晨,都是滑雪愛好者。10多年前,夫妻倆跟著父親學習滑雪,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每當站在雪道上,聽著耳邊呼嘯的風聲,全神貫注地滑雪,煩惱很快就會一掃而空。”因為享受冰天雪地間“自由飛翔”的感覺,每年夏天一過,吳妍和薛效晨就會像個孩子般盼望著冬天的到來。
“剛開始滑雪的時候,買裝備還很麻煩,那時很多滑雪裝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昂貴。”這10多年來,吳妍和薛效晨從滑雪“小白”一路成長為“發燒友”,也見證著中國冰雪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現在很多國產滑雪品牌都做得很好,我們添置了很多雪鞋、雪杖等用品”。
隨著奧運專線高鐵的開通,北京周邊滑雪場越來越多,滑雪越來越方便,吳妍和薛效晨身邊很多朋友都愛上了滑雪。如今,夫妻倆幾乎每周都要約上幾個朋友,一起到崇禮去滑雪。“北京冬奧會籌辦這幾年,我們眼見著大家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越來越高。”吳妍說。
癡迷滑雪的吳妍和薛效晨只是近年來普通民眾熱情擁抱冰雪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僅在第七屆全國大眾冰雪季期間,全國舉辦的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就超過1200場,參與規模超過1億人次。
前不久京東發布的《冰雪運動消費報告》顯示,自2022年1月9日年貨節啟動以來,冰雪運動相關品類成最熱銷“新年貨”,相關品類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35%。其中,冰雪器材成交金額同比增長107%,冰雪運動服裝成交金額同比增長99%,冰雪運動護具成交金額同比增長41%。
雪中掘金
在位于河北省宣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力達克絲張家口冰雪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記者問及這幾年的發展情況,董事長靳惠媛笑意盈盈:“公司剛起步時銷量不大,生產100片兒童板需要3年才能銷售完。隨著冰雪消費市場升溫,特別是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帶來的發展契機,去年企業銷售單板2萬余套,仍然供不應求,現在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了2023年。”
靳惠媛告訴記者,2015年,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的喜訊傳來后,力達克絲產品在國內的銷量便“芝麻開花節節高”。2016年,公司生產了2000片兒童雪板,很快就賣斷了貨。2021年至2022年雪季生產了5000多片兒童雪板,一出廠就賣完了。近兩年,隨著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公司產品銷量實現了爆發式增長。“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今后冰雪運動越來越火熱,國內滑雪裝備市場還會快速增長。”靳惠媛信心滿滿地說。
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崇禮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京張高鐵正式通車,河北張家口正式進入京津冀“一小時生活圈”。北京和崇禮之間原先3個多小時的車程縮短為50分鐘。
“提速”的不僅僅是交通。據不完全統計,崇禮目前每5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從事和冰雪相關的工作,超過3萬人直接或間接進入了冰雪產業和旅游行業,端上了“雪飯碗”,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籌辦冬奧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介紹,生活環境方面,崇禮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相繼通車,市政設施、城鄉面貌得到了全面升級,崇禮實現了華麗轉身,民眾的獲得感大大提升。精神層面,冬奧之城崇禮的外向度越來越高,老百姓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也越來越強,自發建設美麗家鄉、主動奉獻服務冬奧的氛圍越來越濃厚。
“讓冬奧紅利可持續惠及更多的人,是我們一直的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下一步我們將努力把冬奧的熱度保持下去。”劉海峰表示。
走向美好
時光變遷,再次踏上首鋼這片土地,鋼花四濺的景象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濃濃冰雪冬奧的氣氛。冬奧期間,這里舉行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比賽。曾經為環境治理整體搬遷留下的一片廢棄工業園區,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城市復興新地標,首鋼夢幻般的變化成為冬奧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典范,也是北京冬奧會共享辦奧理念的生動實踐。
“每屆奧運會都會給舉辦城市留下寶貴的遺產,從這個層面上講,北京冬奧會絕不僅僅是一項盛大的體育賽事。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對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視,冬奧會后,無論是新建場館還是既有場館,大量冰雪體育場館等體育運動設施,都將為全民冰雪運動的開展繼續提供支撐。”在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策劃處項目專家傅曉晶看來,北京冬奧會的共享辦奧理念,與奧林匹克格言中后來增加的“更團結”這一新內容高度契合,其宗旨皆在呼喚疫情之下全世界人民共同攜手面對未來,而這也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的思路不謀而合。
同筑冰雪夢,一起向未來。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中國人對冬季運動的熱情讓我們非常激動,北京冬奧會將成為冰雪運動乃至世界體育發展的偉大機遇。”我們相信,只要大家勠力同心,世界各國人民將在合作中走向更美好的未來。(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 陳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