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俄羅斯超越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供應國,這為歷史上首次。
根據海關總署周一發布的數據,2016年,俄羅斯對華出口原油同比增長24%,至5250萬噸(每日105萬桶)。而沙特則跌至第二位,2016年對華出口原油5100萬噸(每日102萬桶),基本與2015年保持一致。
而就在上周末,華爾街見聞提到,沙特、俄羅斯等全球主要石油輸出國,正以比超出“計劃”更快的速度減產以提振油價。
在上周末舉行OPEC部長會議上,沙特能源部長Khalid Al-Falih稱,該組織已經削減了每日150萬桶的供應,減產速度“領先目標”。
在上周六,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已經領先減產目標,正在盡最大努力達成減產目標。”
Novak稱俄羅斯產量平均削減了每日10萬桶,而未來幾個月減產幅度將更大。4月、5月減產規模達到每日30萬桶。
為了提振油價,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24個石油輸出國(OPEC)于去年9月達成減產協議。2016年12月OPEC又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達成協議。
這是主要石油輸出國15年來首度聯合減產,目標是在2017年6月底之前,達到減產每日180萬桶目標。
在聯合減產協議達成之后,國際油價在12月中旬飆升至每桶58美元,創下過去18個月新高,全年漲幅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截至上周五基準價格WTI原油為53.2美元附近,上漲2%。
OPEC發布的2016年12月產量報告稱,在沙特和尼日利亞減產后,12月產出下降了每日22萬桶,降至每日3308萬桶。該組織目標是把產能進一步下調至每日3250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