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政府會主動找上門,更沒想到從遞交申請到審批下來只用了7天時間。謝謝你們!”近日,家住臨潁縣王孟鎮軒橋村的特困人員王國安,在收到臨潁縣民政局工作人員發放的救助款時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近年來,臨潁縣按照“托底線、救急難、保民生”的工作思路,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多措并舉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精準保障,從“人找政策”轉向“政策找人”。堅持“應保盡保、應退則退”原則,適度提高低保和特困供養標準,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和城鄉低保統籌發展,強化動態管理,加強年度審核審查,確保做到精準保障,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逐漸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實現了應納盡納、應保盡保。2022年至今,全縣共有城鄉特困供養對象3880人,累計發放特困人員供養金2909.69萬元、護理補貼458.82萬元;現有農村低保對象15526人,發放低保金4483.55萬元,城鎮低保對象485人,發放低保金205.89萬元;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1386.21萬元。
加強部門協作,建立社會救助監測預警機制。持續強化部門協作,建立鄉村振興、醫保、衛健、殘聯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信息共享機制,定期對各自掌握的數據進行比對,對困難群眾做到及時發現、主動納入。對行動不便或自身無能力申請救助的對象,指定專人協助申請。對一些特殊困難家庭或暫不符合低保、特困供養政策的對象,整合臨時救助等各類救助資源,進行復合式救助,確保其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同時,加強臨時救助與就業救助等政策銜接,健全臨時救助政策,根據不同困難情形,實施急難型臨時救助和支出型臨時救助。2022年,全縣累計實施縣、鄉兩級臨時救助3587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57.29萬元,其中實施急難型臨時救助105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1萬元,有力有序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完善救助機制,使被動求助向主動救助轉變。完善主動發現響應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服務,建立完善“干部排查、部門篩查、群眾自主申報”三位一體的救助機制,使被動求助向主動救助轉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部門信息聯動篩查、入戶調查、走訪排摸等方式,充分發揮社工、志愿者等作用,配備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在困難群眾較多的村(社區)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站,組織社工每季度對轄區低保戶進行走訪,根據發現的問題及時變更補助金額、新增低保人數,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進一步擴大救助范圍,提升精準救助水平。
“精準救助,溫暖到家。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社會救助力度,以精準保障有效提升為民服務效率,用實際行動兜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臨潁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韓 靜 黃 勇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