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姚曉曉
漯河醫專二附院有這么一對父子:父親堅守發熱門診兩年多,兒子也主動請纓,加入核酸檢測團隊。父子倆并肩作戰,是戰友,是師徒,是防疫一線的堅守者。
今年60歲的徐冬是醫院的一名內科專家,也是一名老黨員。2020年,徐冬主動到發熱門診工作,至今已有兩年多的時間。
“我從醫30多年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發生時,我均在一線,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發熱門診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堅守在這里,我義不容辭。”徐冬說,在這里,每接診一名患者,他和同事都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們既要耐心詢問病人的病情,認真檢查,詳細登記病人的信息,又要安撫病人的情緒,確保不漏診一個可疑病例。
接診發熱病人,長時間的“全副武裝”是一種考驗。為了節約防護服,徐冬經常半天不喝一口水。防護口罩、護目鏡常常在他的臉上勒出紅印,但他毫不在意。
33歲的徐末是徐冬的兒子,在醫院設備科工作。看到發熱門診接受核酸檢測的人員激增、疫情防控人手緊張,徐末主動請纓到疫情防控一線。
“我的父母都是醫生。我理解醫生的辛苦,深知醫生肩負的責任重大。現在國家需要我們,我就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徐末告訴記者,他每天上午完成設備科一整天的工作,中午吃過飯后就趕緊投入核酸檢測采樣相關工作,幫助同事維持秩序、協助群眾掃碼檢測。在他看來,這既是對父親工作的支持,也為醫院疫情防控貢獻了力量。
“年輕人就得多干點活兒。”這是徐冬經常對徐末說的話。徐末也始終記得父親的囑托。發熱門診工作量大,設備長期超負荷運轉。每隔三四個小時,徐末都要對設備進行一次維護。每天晚上工作結束,徐末都要把所有設備檢查一遍,并徹底消毒后才離開。
“我倆一上班就各忙各的,誰也顧不上誰。雖然在不同的崗位,但每名醫務工作者的初心是一樣的。”徐冬說。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