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
文/記者 尹曉玉
圖/本報記者 范子恒
27年連任村黨支部書記,37年黨齡,41年村級工作經歷,61歲仍堅守在鄉村發展第一線……一串串數字,是王建春一年年辛勤勞作,一輩子默默奉獻、扎根基層的真實寫照。20多年來,他每天在村里穿梭。無論誰家有困難找他,他都全力幫忙。提起王建春,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沉下身子解難題
1 960年,王建春出生在舞陽縣吳城鎮東王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78年高中畢業后,王建春回到東王村務農。1980年,年輕又有文化的他被村民推薦擔任村團支部書記。1984年,因工作表現突出,王建春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94年至今,他一直擔任東王村黨支部書記。
“當時,村里有100畝地租出去種果樹,所以,村集體是有收入的。但是,村里沒有一條像樣兒的路,幾條主要道路中間全是大坑。”回憶起剛擔任村支書時的情景,王建春說,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整村里的道路。1995年,王建春帶頭捐款2000元用于修路。其他村干部在他的帶領下紛紛捐款,加上村集體經濟收入,王建春帶領村民將村里主干道上的4個大坑填平,并新修了6條主干道。
村民出行方便了,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行啊,這個新書記能干事!”村民們紛紛贊嘆,并開始擁護王建春。
一心一意謀發展
1996年,王建春引導村民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動農戶種植蘋果樹。村里成立了林果專業服務社,為果農提供技術、銷路等免費服務。村里共種植了1500多畝蘋果樹,幾乎家家戶戶都參與。當時,一畝果園的收入相當于3畝農作物。東王村的蘋果遠近聞名,東王村成了舞陽縣的“致富明星村”。
隨著果樹種植年限增加,氣候、土壤等條件不斷變化,村里種植的蘋果品質逐漸下降,銷路也不好了,種植蘋果的村民越來越少。村里沒有了特色種植,逐漸失去了發展優勢,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越來越少,發展逐漸落后于周邊村。2014年,東王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198戶701人。王建春帶領村民走上了漫長的脫貧攻堅之路。
近年來,王建春引導村民立足實際,盤活土地資源,發展產業化種植。目前,全村2800余畝土地流轉出去2200畝,主要種花生、煙葉、大豆等經濟作物。通過機動承包發展果樹產業,利用村內荒坑建成光伏發電站,依托駐村幫扶資金投資入股食品公司……這些都增加了村集體收入,也讓貧困戶有了分紅。2015年,東王村正式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2017年,王建春為村里引進假發加工廠,作為扶貧創業基地。村里為假發廠提供場地,租金納入集體經濟收入。假發廠為40多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帶動11戶貧困家庭增加收入。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2020年,東王村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
群眾爭著請吃飯
2010年,王建春在舞陽縣城工作的兒子結婚生子,老伴開始進城帶孫子。本來可以跟著兒子進城享福的王建春,放心不下村民和村里的發展,選擇一個人留在村里繼續工作。他一個人的生活、一日三餐成了全村人的牽掛。從此,誰家做好吃的就喊他去吃飯。村里的瑣事太多,他經常忙得不可開交。沒空去吃飯時,村民就把飯送到村委會。
記者到東王村采訪時,王建春正和幾名村干部對脫貧戶進行入戶調查。“五保戶”王彥德看見王建春,還沒等王建春開口,就笑呵呵地說:“我啥都不缺,一切都挺好。你得保重身體!一個人在家,也得好好吃飯。”
曹秀枝家是2004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協調公益崗位、申請“五保”……在王建春的幫助下,曹秀枝一家得以脫貧,過上了好日子。采訪當天,和王建春聊了近兩個小時后,到了午飯時間,王建春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原來是曹秀枝喊他去吃飯。曹秀枝說,大家都希望王書記能保重身體,一直為村里工作。
“十多年來,我成了吃百家飯的留守老人。一到飯點兒,今個你喊,明天他喊,生怕我吃不好、餓肚子!”談及村民對他的關心,王建春說,2019年一個秋天的夜晚讓他終生難忘。當天,村里在修路,他在現場幫忙,一直忙到晚上七八點。幾名村民陸續為他送去晚飯。“有人給我烙油饃,有人給我熬稀飯??吹酱蠹医o我送到施工現場的一個個飯盒,我暗自在心里說,要一輩子為村里工作。”時隔多年,王建春談及此事,仍感動地流下了眼淚。
鄉村振興帶頭人
近年來,東王村對村里的主干道、戶戶通道路進行了硬化,并通過整治荒坑荒溝,新建了1座涼亭、3個文化廣場、1個街心游園,升級改造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制作黨建宣傳牌等。從今年3月份起,東王村開始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采訪當天,村里正在清理路邊垃圾、修花池、植樹、種花……“前天,我看見王書記和大家一起拌沙子。他是60多歲的人了,仍舊一有空兒就跟大家一塊兒干活兒。”村民王新臣說,看到村干部這樣干,大家都更有干勁了。在王建春的帶領下,村里進行環境整治都是黨員、干部、村民一起干,除了機械設備基本沒花錢。
王宗振是村里的退休老教師,一直關心村里的大小事,在村民中很有威望。記者采訪時,王宗振到村委會和王建春交流如何管護村里的基礎設施。王宗振說:“我看見王建春,就像看見了自己的兒子。俗話說得好:‘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做農村工作不容易!他一輩子沒出過村,把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村里。”
“他做事公道正派,沒有私心,不圖私利,許多工作都是他帶著村民一起動手干。”“心好!”……談起王建春,村民們紛紛贊嘆。
“吃著村里的百家飯,就得給老百姓好好干!只要大家支持,我就會繼續帶領大家往前走,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寫得更好、更出彩!”王建春說。
責編:瘦馬 編審:胡永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