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熱十分常見,原因也各種各樣,常見為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但5歲的孩子發熱的病因竟然與“生鮮”羊奶有關,家長感到很疑惑:人們都說,鮮羊奶營養價值高、易消化,新鮮、純天然,沒有經過任何加工,也沒有添加劑,怎么會讓孩子生病呢?
5歲的患兒小明因持續發熱5天,在當地診所進行治療,效果不佳,仍反復發熱,后出現高熱,體溫一度達到39°乃至40°以上,家長焦急萬分,在朋友的推薦下趕緊把他送到市二院小兒消化腎病內分泌科治療。
郭愛紅主任接診后,詳細詢問病史并進行查體及完善相關檢查,發現小明肝脾腫大,頸部、大腿窩淋巴結腫大,血象不高,體溫正常時精神好,不影響吃和玩,反復詢問家屬患兒從未到過疫區,家里也沒有養牛羊等牲畜,排除了肺炎、排除川崎病、排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傷寒等疾病。
患兒病程已超過1周,但仍然反復高熱,郭愛紅主任再次組織科室團隊開展疑難病例討論、進行相關輔助檢查,尋找孩子發熱性疾病的原因,并對家長進行詳細詢問,問病史、問飲食。最終,查咽拭子病原檢測提示高致病原:布氏桿菌屬。
真兇終于浮出水面,確診患兒為布魯菌病(簡稱“布病”)。
家屬這才回憶起,近2個月來一直給患兒買現擠的新鮮生羊奶,小明所感染的布氏桿菌來源于他長期飲用的未經充分加熱消毒的新鮮生羊奶。
市二院小兒消化腎病內分泌科主任郭愛紅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喝合格消毒奶,遠離布魯氏菌病。
什么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又稱為布魯氏菌病或波狀熱,是一種由布氏桿菌引起的全球性人畜共患傳染病。這種病菌主要通過受感染的動物(如羊、牛、豬、狗等)傳播給人類,傳播途徑多樣,包括直接接觸病畜、食用未經徹底消毒的奶和奶制品以及通過皮膚傷口接觸病菌等。
癥狀與表現?
布魯氏菌病的癥狀多樣,可能表現為發熱多汗、乏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非特異性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更具體的表現,如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睪丸炎(男性患者)、關節炎等。部分病例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腦膜炎等。
預防與控制
1.加強動物管理:對家畜進行定期檢疫,及時發現并隔離病畜,防止病菌傳播。
2.個人衛生:處理動物或其產品時,應穿戴防護裝備,如手套、口罩等,事后徹底洗手
3.食品安全:確保奶制品經過巴氏殺菌或煮沸處理,避免食用生奶及未經消毒的乳制品。
4.職業防護:畜牧業工作者、獸醫等高風險人群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5.公眾教育:提高公眾對布魯氏菌病的認識,特別是在疫區旅行或居住的人群,應了解相關預防措施。(尹紅婭 郭愛紅)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