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碎玻璃加起來有13cm長,這要是傷到了血管,后果可是不敢設想......”雖然手術已經順利結束,回憶起當時的畫面,患者家屬還是心有余悸。
1月27日(臘月二十八)晚上,這名年僅18歲的患者不小心撞破家中玻璃推拉門,被碎裂的玻璃扎傷右膝關節,在當地診所檢查后予以傷口縫合。但右膝關節一直疼痛,膝關節活動受限。春節期間,患者一直在家臥床休養,飽受疼痛折磨,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直到傷口愈合拆線,膝關節仍不能屈伸活動。
患者家屬這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便帶著孩子到鄉鎮衛生院檢查——結果顯示右膝關節后方竟然殘留著兩塊兒鋒利的碎玻璃,測量后預估玻璃總長將近13厘米!
由于玻璃位置毗鄰坐骨神經和股動脈,一旦刺破股動脈,將嚴重威脅生命。家屬著急萬分,想著能否盡快手術取出碎片,于是慕名來到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市立醫院)手顯微外科(修復重建骨感染科)。
主治醫師馬廣輝接診了這位被輪椅推入病房的病人,考慮到再多耽誤一分鐘,患者的血管神經就多一分損傷的風險。科室迅速為患者開啟綠色通道,安排急診抽血檢查和床旁心電圖,聯系手術室,進行了急診手術。
術中,馬廣輝醫生憑借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顯微外科技術,順利找到深深刺進肌肉的兩塊玻璃,肉眼可見玻璃尖端距股動脈僅有不到半公分的距離!如果患者再耽誤半天或者再多活動幾次膝關節,小指粗的股動脈很有可能被玻璃扎破,后果難以想象。
最終,馬廣輝醫生在血管、神經表面順利取出兩塊玻璃碎片,拆除了埋在患者膝關節的“炸彈”。在告知患者家屬術中情況后,家屬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術后第二天,患者就能自行下地走路,疼痛也大大減輕。患者連連感嘆,這個年每天都是在床上躺著度過的,今天終于能下地走路了,心里很開心。馬廣輝醫生在查房時交代患者術后注意事項,說再觀察兩天就可以辦理出院,重返校園了,患者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在此,漯河醫專二附院手顯微外科提醒,如果遇到異物刺傷,不要嘗試自行拔出,要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盧 闖 朱梓賓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