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意外傷害。當人們遭遇骨折時,往往希望能盡快進行手術治療,以恢復骨骼的正常結構和功能。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醫生并不會立即安排手術,這讓患者和家屬感到困惑和擔憂,甚至有些患者會產生對醫生的不信任。
為什么不立即手術,有這幾項原因:
1.術前檢查、檢驗必不可少
首先需要根據受傷時暴力的大小,排查骨折的同時可能會伴有頭、胸、腹部的隱匿性損傷,比如說肝脾包膜破裂等。還需要完善術前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凝血功能、血型、傳染性疾病檢查等,了解患者的貧血、術中出血及輸血備血情況。對于下肢骨折,還要檢查下肢血管彩超,看看有沒有形成血栓和栓塞;對于老年患者,在手術前還要進行心、肺功能檢查,如果檢查中出現問題,必須通過內科會診,進行調節。
2.軟組織條件差,骨折后立刻手術相當于二次創傷
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經驗,即使是一個單純的軟組織損傷,局部也會出現疼痛、淤青、紅腫。人體一旦發生骨折,那軟組織承受的暴力可就大多了,所以骨折周圍組織的損傷會更重,軟組織出現疼痛、腫脹、淤血等情況就會更加明顯。通常情況下,骨折發生后30分鐘左右,傷處就開始腫脹,嚴重創傷傷后幾分鐘就會出現明顯腫脹。軟組織損傷腫脹時,局部炎癥反應明顯、組織抗感染能力下降,致使傷處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在臨床治療中,很多患者骨折來醫院后已經有腫脹,甚至出現了張力性水泡。這時候采取手術治療,對血管、筋膜、肌肉等組織無異于雪上加霜,往往會加重局部軟組織損傷,很有可能因為腫得太厲害導致手術中切口沒法縫合,或者勉強縫合后過幾天出現皮膚壞死,增加感染、鋼板外露、多次手術的風險,增加住院時間及治療費用,嚴重影響預后。
3.不具備手術麻醉的條件
受傷前剛剛吃過飯或喝水;有些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腎衰竭、腦梗塞、腦出血等管控不佳,身體條件差難以耐受目前手術和存在手術禁忌癥的。
4.其他原因
比如手術中需要輸血而缺乏血源,手術需要特殊器械、材料短期內難以籌備等。
不立刻做手術骨頭會長歪嗎?什么時候做手術最好呢?
其實,骨頭沒你想的長得那么快,臨床上一般認為成年人骨折3周內為新鮮骨折,兒童2周內為新鮮骨折,在此期間內手術,對骨折愈合及術后康復沒有影響。
骨折一般會在48-72小時達到水腫高峰,然后腫脹緩慢消退,一般建議合適的手術時機是骨折部位腫脹消失,皮膚出現比較明顯的皮紋,以及皮膚水泡的消失,大概在受傷后1-2周,骨折必須進行手術。
為什么有些患者來了就能做手術,是不是醫生區別對待?哪些情況下需要行急診手術治療?
①合并臟器破裂的需要及時止血搶救生命的;②有血管、神經損傷的閉合性骨折,會出現患肢的功能障礙,需急診手術探查,盡可能恢復患肢功能;③對于開放性骨折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手術,改開放為閉合,降低感染的發生率;④骨折部位腫脹特別嚴重甚至形成了骨間膜室綜合征的,需要及時進行切開減壓,防止肢體缺血壞死;⑤既往身體狀態較好的高齡患者,長期臥床容易形成褥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應排除手術禁忌癥后爭取手術機會,盡早做完手術,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手術是一項高風險的醫療行為,盲目追求極早手術,忽略手術條件及手術時機,反而適得其反。如果手術當中發現準備不充分,只能勉強把手術做完,手術效果不一定好。相信醫生的判斷,積極配合治療,選擇最佳手術時機,才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前提。
科 普 專 家 簡 介
單文亞
創傷骨科一病區(骨二科)主治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藥大學,曾在上海六院進修,擅長中醫正骨、四肢骨折、髖部骨折、骨不連、股骨頭壞死、骨關節炎及各種慢性骨病的診斷及治療。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