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即面神經麻痹或面神經炎,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會突然影響面部肌肉運動,導致面部表情異常。面對面癱,不要驚慌,以下是應對的方法。
一、及時就醫診斷
一旦發現面部出現單側肌肉無力、額紋消失、眼裂閉合不全、口角下垂等面癱典型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針灸科或康復科就診。醫生一般會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了解發病前是否有受涼、感染、外傷等情況,然后重點檢查面部肌肉運動、感覺以及耳部情況等。為了明確病因和病情嚴重程度,對于懷疑有腦血管疾病或腫瘤等其他病因的患者,會進一步進行頭顱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檢查。
二、中西醫結合配合治療
(一)藥物治療
1.糖皮質激素:在面癱急性期(通常發病 1 周內),常用藥物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其作用是減輕面神經炎癥和水腫,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神經功能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2.抗病毒藥物:若面癱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亨特綜合征),則需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等減輕病毒對神經的損傷。
3.神經營養藥物:維生素 B1、甲鈷胺等是常用的神經營養藥物。它們可以促進神經髓鞘的合成與修復,維持神經的正常功能,有助于受損面神經的恢復。
(二)物理治療
1.熱敷:早期可使用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和水腫。
2.紅外線照射:利用紅外線的熱效應,改善面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
3.康復訓練:康復訓練包括皺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面部表情肌動作,這些訓練有助于增強面部肌肉力量,促進肌肉協調性恢復。
(三)中醫治療
1.針灸治療:通過針刺面部穴位,如陽白、攢竹、地倉、頰車、合谷等穴位,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風散寒的作用。
2.中藥治療:對面癱患者進行辨證論治,風寒型面癱,常用牽正散加味,以祛風散寒、通絡牽正;風熱型則用大秦艽湯加減,以祛風清熱、活血通絡等。
三、日常護理
(一)眼部護理
面癱患者患側眼睛閉合不全,易導致角膜干燥、感染,引發角膜炎等并發癥。白天可使用人工淚液滴眼,保持角膜濕潤;晚上睡覺時涂抹眼膏,防止灰塵等異物進入眼睛。
(二)面部保暖
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風直吹面部。外出時可佩戴口罩、圍巾,尤其是在寒冷季節或天氣變化時。
面癱雖然會給患者帶來一定困擾,但通過及時診斷、規范治療和科學護理,大多數患者能夠在數月內逐漸恢復面部功能。在恢復過程中,患者要遵循醫生建議,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堅持不懈地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面部功能的完全恢復。
專家簡介
陳改娟,本科學歷,副主任中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2009年至今在漯河市中醫院工作。在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10余篇,現任河南省中醫醫療機構敷熨熏浴類,中醫微創類技術質控專業委員會委員,漯河市中醫藥學會會員,漯河市中醫藥學會首屆漯河市中西醫結合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頸椎病、中風后遺癥、腰椎間盤突出、面癱、肩周炎、肢體麻木、腰肌勞損、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胃下垂、尿床、針灸減肥、面部痙攣、青春痘、痛經、偏頭痛、膝關節痛、失眠、耳聾耳鳴等病的診治。(針灸科 陳改娟)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