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
在骨科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3D打印技術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逐漸成為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的重要工具。3D打印技術,憑借其卓越的精準性和靈活性,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醫療領域,3D打印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正在逐漸改變傳統醫療模式,特別是在骨科領域的應用,展現出了極大的潛力和前景。
我院于2016年率先在豫中南地區成立了數字醫療與骨科3D打印中心,與南方科技大學醫院、中南大學合作構建數字醫療與骨科3D打印發展平臺,在技術攻關、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方面交流合作。至今醫院智能數字骨科實驗室現5G遠程數字化骨科手術室、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3.0T磁共振、256排CT、西門子術中CT、3D打印系統、生物力學試驗儀等先進的醫療臨床及科研儀器設備。
3D打印模型在骨科中的應用
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各種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方式來構建實體的技術。
3D打印模型的制作:一般需要收集患者打印部位的薄層CT數據,以DICOM格式導入計算機Mimics軟件進行處理,運用軟件設計出3D打印模型,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1:1等比例的實物模型。目前3D打印模型主要用于解剖教學、術前溝通以及術前手術規劃等。某些部位骨折周圍解剖結構比較復雜,利用3D打印模型可以反復進行術前手術規劃,能夠確保術中精準操作,減少神經、血管損傷風險,對于提高手術操作速度,加快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有一定助力。3D打印模型個性化定制特點使得患者及家屬可以更好的了解病情,通俗易懂,有利于術前的溝通交流,可以避免一定的醫患矛盾。
3D打印技術在骨科中的優勢
1.精確度高
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精確打印出骨骼植入物和手術模型,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復速度。
2.個性化定制
每個人的骨骼形狀和大小都不盡相同,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骨骼數據,定制出完全適合患者的骨骼植入物,從而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3.減少手術時間
通過在手術前進行詳細的手術規劃,3D打印技術可以大大減少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的痛苦和術后恢復時間。
漯河市立醫院智能骨科數字實驗室從2014年購置第一臺骨科3D打印機到2019年引入骨科手術機器人,5年的跨度,各項技術不僅在基礎研究中進展迅速,而且正在加速向臨床轉化。智能數字骨科的各項技術與臨床實際相結合,都能夠根據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開展精準的個性化、數字化骨科手術。
目前在我市醫院及周邊地區醫院骨科,很多手術都用到我院智能數字骨科技術。醫院2019年7月份開展河南省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以來,截至目前,共開展機器人手術400多例,涵蓋創傷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脊柱外科等亞專業。分別運用“3D打印”技術成功完成復雜骨折、髖關節翻修等手術,把骨科手術引領到“私人定制”時代;在國內率先開展AIHIP人工智能輔助髖關節置換及翻修手術;開展上百例CT三維重建和手術模擬輔助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手術等。
科室簡介
漯河市骨科醫院骨十科(智能微創骨科)是河南省數字與智能骨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衛健委智能數字骨科重點實驗室、漯河市數字骨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漯河市3D打印髖關節翻修創新型團隊。是河南省首家“智能化助力,精準化治療”的智能微創骨科病區,科室硬件設施完備,擁有“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激光3D打印機,各種先進的微創診療器械和大型醫療設備。醫生團隊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學歷1人,碩士研究生4人。
科室醫療技術特色鮮明,在嚴重骨與關節損傷及四肢骨折的精準微創治療、復雜骨盆與髖臼骨折的治療、老年髖部骨折的綜合治療、胸腰椎骨折微創手術、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期階梯治療、各種復雜髖關節疾病的治療等方面在國內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應用計算機輔助術前設計,3D打印技術在高難度肩、肘、髖關節置換和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近年來廣泛開展骨科手術機器人微創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用于骨盆骨折、股骨頸骨折、脊柱內固定等的微創治療。科室與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聯合開展5G+骨科機器人遠程手術及會診,讓本地在家門口享受到來自北京的高水平醫療服務。(盧 闖 潘珂昕 張美琳 劉 旭 袁錦鈺)
責編:瘦馬 編審:王輝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