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精神障礙相交于其他軀體性疾病具有特殊性,在各種不適條件下,患者常會出現發脾氣等癥狀,這時家屬的行為就顯得至關重要。
家屬要理解患者情緒波動不是她們的錯,爭執主要因為精神疾病帶來的不安全感及不信任感,一味的爭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對于一些具有暴力傾向的患者,爭吵會給患者或周圍人帶來不可預料的后果,應盡可能地避免。
那么作為患者家屬,該如何應對患者的不良情緒呢?
1.充分理解與支持
要先穩定患者情緒,勸解,寬慰患者,平息患者的憤怒。家屬應表現出對患者觀點的理解及支持,讓患者感受到信賴感,通過附和、表揚、安慰等方式讓患者消除心中的芥蒂,平復情緒,有助于接下來的進一步溝通。患者冷靜之后,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發脾氣的原因。
2.學習精神疾病知識
家屬需要了解一些疾病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常見藥物副作用等,這樣可以幫助家屬更好理解患者的想法與行為,知道該怎樣幫助她們。
3.主動求助專業機構
當患者發脾氣無法控制出現暴力行為,而家屬沒有有效的解決方式時,應及時打電話尋求專業幫助,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疾病,穩定患者情緒,避免帶來嚴重后果。
待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維持患者的正常情緒后,家屬可通過營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及陪伴來幫助患者穩定情緒。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處理病人的憤怒發作,維護好家庭關系,并確保病人得到適當的照顧。(漯河市精神病醫院 黃玲 李斌斌)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王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