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市二院小兒外科、影像科團隊通過空氣灌腸復位術,成功為1歲腸套疊患兒復位,使患兒免除開刀手術的痛苦,得到了患兒家屬的高度認可。
18:20

市二院小兒外科病區走廊上傳來呼喊聲,“醫生、醫生,快看看俺的孩子,我們是從舞陽專程來咱醫院的!”值班醫生馬露芳查看發現,患兒精神萎靡、哭鬧不止,詢問家屬得知,孩子上午就開始一陣一陣哭鬧,午后哭鬧次數增多,肚子發脹,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彩超提示:61×30×25mm混合回聲包塊,套筒長軸約60mm,考慮腸套疊。
了解情況后,主治醫師馬露芳迅速與小兒外科主任王松陽取得聯系,詳細匯報患者病情,啟動綠色通道。科室團隊迅速對患兒的情況進行評估后,決定采用無創安全的空氣灌腸復位,避免長時間的拖延導致患兒腸管壞死,聯系影像科做好準備。
18:30
影像科副主任郭俊濤詢問患兒病史,了解患兒腹痛、陣發性哭鬧癥狀起始時間,確認患兒符合空氣灌腸適應癥后,與家屬仔細溝通并告知家屬,患兒腸套疊套筒長軸較長,整復困難較大,若整復失敗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18:39
副主任郭俊濤、技師戴亞麗在家屬的共同配合下為患兒進行腸套疊空氣灌腸復位治療。
18:50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患兒套疊部位不斷減小,考慮到患兒年齡小,精神狀態不佳,副主任郭俊濤決定讓患兒短暫休息后再次整復。
20:04
第一次整復后復查彩超:包塊減小至24.9×22mm,套筒長軸減小至25mm。
20:40
患兒短暫休息及腹部手法按摩后,副主任郭俊濤再次為患兒進行整復,用時僅5分鐘,患兒套疊的部位被沖開,復位成功,免除了開刀手術,減輕了孩子的病痛。
“當晚,孩子精神就變好了,也不再哭鬧了。”孩子奶奶說,原以為孩子要開刀做手術,她和孩子媽媽急得直哭,特別感謝市二院醫生,讓孩子躲過了一刀。經過小兒外科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目前,患兒恢復良好,可以正常進食和排便。
帶您了解“腸套疊”
腸套疊,就是腸管的某一段套入了鄰近腸管腔內,從而導致腸梗阻。通俗的說就是:腸子打結了!
急性腸套疊,是嬰幼兒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急腹癥。
因為腸子上面布滿了血管,一旦打結就會導致血液不流通、腸體腫脹、腸動脈堵塞,若不及時干預,腸子就會出現壞死的情況。
腸套疊的治療原則是:抓住救命的黃金48小時!及時就診,危險性不大。但如果發現得越晚,就越危險。超過48小時沒有就診,可能會出現腸壞死、腸穿孔,甚至會導致感染性休克、死亡。
市二院小兒外科主任王松陽提醒:家長一定要學會辨別腸套疊,為寶寶的生命爭分奪秒!一旦寶寶出現腹痛、哭鬧,嘔吐,腹部有包塊,便血,便秘等腸套疊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以防延誤最佳診療時間。(通訊員:尹紅婭 馬露芳)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