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斜視術后經過康復訓練的樂樂(化名)重獲了三級立體視功能,終于能夠“正”眼看人了。在市二院眼科視覺康復訓練中心,樂樂媽媽激動地說道:“特別特別感謝二院專家,市二院眼科不僅技術高,而且對孩子非常關心,治好了孩子的眼病,同時還醫治了孩子的心靈!”
七歲的樂樂是一個外斜視孩子,從小因為眼睛偏斜,小朋友們總取笑他,說他不會正眼看人,導致他內心非常苦惱,逐漸變得沉默寡言,越來越自閉了。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帶著樂樂先后輾轉到北京、上海各大醫院就診咨詢,最終確診為“V型外斜視”,專家們的意見是孩子屬于特殊類型的斜視,沒有三級立體視功能,即便是進行斜視矯正手術,術后復發的幾率也很大,恢復三級視功能機會也很渺茫!
樂樂父母聽了憂心忡忡,不知道該不該做這個手術。為此家長多方打聽,找到了市二院眼科主任李立。李主任經過仔細檢查反復評估,為樂樂制訂了周密的手術方案,他帶領科室團隊,在麻醉科的的配合下為樂樂進行“斜視矯正術”,手術很順利,術后眼位基本恢復正常。
由于手術前樂樂的眼睛總有一眼處于偏斜位置,所以他的大腦并不能整合雙眼看到的圖像,術后即使沒有了斜視,可是看東西的時候仍然只用一只眼,也就是說,樂樂視物時仍然不具有立體感。為了促進立體視的恢復,半個月后,李立主任和董晗麗視訓師為孩子制定了個性化訓練方案,開始幫助孩子訓練同時視、融合功能、立體視功能。
在視訓師董晗麗的耐心陪伴下,樂樂把視覺訓練當作玩游戲,訓練過程相當配合,經過30多次治療樂樂同時視逐漸恢復正常了,融合范圍提高了,立體視也提高到800秒角……看著孩子一天天好轉,平時緊鎖眉頭的樂樂爸爸臉上逐漸露出了笑容,樂樂也很開心,變得越來越自信了。
市二院眼科主任李立表示:當家長關心孩子吃得好不好?長得高不高?是不是聰明的時候,是否還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更高級的視覺質量?發育的好不一定就是心理健康,視力好不一定就是視覺質量好。
一個患有斜視的孩子,能吃能喝,能睡能玩,當眼科醫生告訴他的父母孩子患有斜視,需要手術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太小,懼怕手術風險,麻醉風險,孩子的手術牽動著家里的老老少少,手術到底早做好還是晚做好,答案肯定是早做好!如果不盡早實施斜視手術,斜視的孩子的還容易造成孤獨、自信心不足,和別人交流不敢對視等心理疾病,對孩子的未來會造成很大影響。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提醒家長應該高度重視兒童斜視,及早就醫。(通訊員:尹紅婭)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