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生而英勇,只有選擇無畏;沒有天生強者,只因生命至上!
2022年,凜冬已至,逐日攀升的確診人數,耳邊不時響起的救護車聲,接連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將人們帶入到這場刻骨銘心、可歌可泣的“戰疫”中!
隨著國家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政策的優化調整,“二十條”及“新十條”政策的落實,疫情以防控為重點轉變為以治療和防治重癥為主,確診人數不斷增加,治療任務明顯加重!漯河市骨科醫院骨3科(漯河市髖關節疾病診療中心)在醫院黨委的領導下,落實“全院一張床”政策,除治療骨科病人外,積極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其中為多位老年髖部骨折又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順利實施手術治療。
老年人髖部骨折“俗稱胯部骨折”發病率約在1/1000。我國每年發生髖部骨折的患者約有100萬,其中95%為老年患者,且數量在不斷增加,其并發癥所致病死率高,因此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成為繼腫瘤及心腦血管疾病后老年人“第三大殺手”。
老年髖部骨折一旦再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將會“雪上加霜,加重病情”,極易轉成重癥病人,得不到及時診治將危及生命。我科在2018年即開展“老年髖部骨折救治綠色通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及社會效果。
疫情政策調整以后,漯河市骨科醫院骨3科收治多位新冠陽性合并老年髖部骨折患者,65歲以上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達到科室總收治患者占比65%,年齡最高達92歲。老年患者基礎狀態差,合并癥多,治療及護理難度大,我科在科主任張紹安主任醫師及趙翠梅護士長帶領下,醫護團隊齊心協力,在自身感染新冠后帶病堅持奮斗在臨床一線。呼吸科、心內科、神經內科、麻醉科、營養科、護理壓瘡小組等多科室協同診治,積極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及內科基礎病的同時,盡早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降低了長期臥床并發癥發生風險,并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防止向重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治療及護理基礎!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本身即容易出現壓瘡、墜積性肺炎、血栓等長期臥床并發癥,同時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后,患者形成重癥肺炎的風險又進一步增高。趙翠梅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為此類患者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護理措施,為患者翻身、拍背,鼓勵患者咳嗽、咳痰,加強呼吸道管理;趙翠梅護士長在自身發熱的情況下堅持為病人扎針輸水!科室元老崔陸華護師在腰椎間盤突出未完全康復的情況下每天工作10余小時,保證科室入出院、藥品及物資發放等工作順利進行!處于哺乳期徐超蓮護士主動請纓,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參予科室排班輪值等。這場戰疫中,沒有倒下的醫護,只有站起來向勝利無悔沖鋒的戰士,“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
12月29日,在漯河市骨科醫院骨3科住院手術的孟大伯早上收到自己90余歲老父親不幸離世的消息,因自身病情無法出院回家守喪,張紹安主任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對孟大伯進行了安撫,吩咐護士長為患者和家屬準備了午飯,鼓勵患者好好養病,好盡早康復回家。雖然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是溫暖了孟大伯及家人的心。
科室全部醫師均感染新冠病毒,“輕傷不下火線”,張紹安主任在自身發熱的情況下連續堅守醫院三天,帶領科室醫師堅持工作,積極聯系多科室共同參與到新冠陽性老年骨折患者診治中,詳細評估患者術前手術及麻醉風險,盡早手術,及時指導早期功能康復鍛煉,目前多位老年患者均已順利康復出院,獲得病人的點贊!
張紹安主任簡介
張紹安 科主任 主任醫師 副教授
骨三科(創傷骨科)及漯河市髖關節疾病診療中心主任;
漯河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漯河市人民健康衛士;
漯河市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工作者;
漯河市優秀醫師;
中國關節外科多中心研究工程臨床基地研究員;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老年髖部骨折》專業學組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分會醫工結合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骨科學分會創傷學組委員;
AO創傷河南省分會委員;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髖關節中心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醫師協會創傷外科分會委員;
河南省康復醫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中西醫結合肩肘關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骨壞死專業委員會常委、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委、骨盆髖臼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河南省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成員;
漯河市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漯河市骨質疏松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常委;
“漯河市3D打印輔助髖關節翻修創新型科技團隊”帶頭人。
曾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中心、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創傷骨科、關節外科及骨壞死疾病的診治,特別對老年四肢骨折的微創治療、人工髖關節、肩關節、肘關節置換、髖關節翻修術、3D打印及骨科手術機器人技術有獨到經驗,是河南省首批準予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的醫師,開辟了“漯河髖關節中心老年髖部骨折救治綠色通道”。獲市科技成果獎6項,主編《骨科學》一部,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0余篇。
科室簡介
骨三科是醫院創傷骨科與髖關節疾病診療中心。是集醫療、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河南省重點學科、漯河市臨床醫學重點學科,是漯河市骨科創傷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漯河市3D打印輔助髖關節翻修創新型科技團隊、漯河市數字骨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醫院“加速康復外科、老年髖部骨折救治綠色通道”病區,豫中南首家骨科無痛病房,醫院的優質護理示范病區。科室技術力量雄厚,設置病床40張,醫護人員24人,其中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3人,住院醫師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7人。漯河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科室醫療技術特色鮮明,在肢體嚴重創傷的急、危、重癥救治積累豐富經驗,形成了以四肢骨關節損傷及其并發癥的治療為技術特色,在嚴重肢體外傷性或發育性畸形的骨科矯形、嚴重骨與關節損傷的治療、復雜骨盆髖臼骨折的治療、四肢骨折的微創技術、老年髖部骨折的綜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分期治療等方面在省內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高難度髖、肩、肘關節置換和人工髖關節翻修手術的臨床療效達到省內領先水平,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近年來開展骨科手術機器人微創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用于骨盆骨折、股骨頸骨折等的微創治療。應用PRP(富血小板血漿)技術治療骨科疾患、機器人輔助下微創減壓生物陶瓷棒系統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技術在省內領先。
在科室主任張紹安主任醫師帶領下,勇于探索,敢為人先,勇闖醫學“無人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跡,為眾多病人開辟了希望之路。科室與北京積水潭醫院、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系,常年與國內頂尖專家保持廣泛合作,瞄準國內發展前沿,緊跟骨科學最新發展動態,著力開拓創新性技術,將在精準醫療及骨科手術機器人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不斷提高診治水平,為傷殘病患造福,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