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腰痛的患者,有的久坐后腰疼的站不起來,無法行動;有的在搬抬東西中腰部突然疼痛;有的久站后腰疼;有的一條腿疼痛麻木;有的走路超不過三百米,必須休息后才能再走。有很多種癥狀,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醫是如何認識和治療腰痛的。
中醫上稱腰痛為“腰痹證”,以自覺腰部疼痛為主癥的病證,其發生常與感受外邪,跌撲損傷,年老體衰,勞欲過度,瘀絡阻滯等因素有關。腰為腎之府,腎經貫脊屬腎,膀胱經夾脊絡腎,督脈并于脊里,故本病與腎及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等關系密切。其基本病機是經絡氣血阻滯,或精血虧虛,經絡失于溫煦,濡養。
在中醫治療中講究的是辯證施治,簡單來講,根據疼痛位置辨證:疼痛位于腰脊正中,壓痛明顯,為督脈證;疼痛位于腰脊兩側,為足太陽經證。根據疼痛性質辯證:腰部有受寒史,陰雨 風冷時加重,腰部冷痛重著,酸麻或拘攣不可俯仰,或痛連臀腿,舌苔白膩,脈沉,為寒濕腰痛;腰部有扭挫或陳傷史,勞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兩側肌肉觸之有僵硬感,痛處固定不移,舌暗 脈細澀 為瘀血腰痛;起病緩慢,隱隱作痛,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脈細弱,為腎虛腰痛。經望聞問切四診后,或給予中藥治療,或給予針灸,艾灸,刺絡拔罐或推拿治療。瘀阻經絡的給予刺絡放血;涼痛虛冷的給予艾灸命門穴或腰陽關穴,或給予中藥熏蒸治療;腰部酸痛明顯可給予推拿治療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
那平時怎么保健腰椎,預防腰椎病發生呢?
我們來分享幾個小妙招:一、《黃帝內經》言:久坐傷肉,久站傷骨,久行傷筋。現代人因為手機電腦的原因,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久坐的人群日益增多,平時除了要注意端正坐姿外,更要注意不能久坐,坐半個小時后,要起來走動一下或倒走,或用自己的雙手握拳,輕捶腰椎正中或腰椎兩側,沿督脈或足太陽膀胱經給予敲擊放松。
二、平時天氣晴朗時可艾灸命門或腰陽關等穴位,補益腎氣。陰冷天氣更應該多穿衣物保暖腰背部。夏天避免穿露脊露背裝或空調口直吹。
三、閑暇之余,可以多踮踮腳跟,所做小燕飛或五點支撐動作,鍛煉腰背肌的承受能力。(張 靜)
科 普 專 家 簡 介
張 靜
張靜,漯河市骨科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畢業于河南中醫學院,先后在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和天津中醫藥大學一附院進修學習,師從石學敏、武連仲等全國針灸名家,擔任河南省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委員,研習中醫經典,擅長“內經針法”,善于運用穴位埋線、刮痧、艾灸等中醫療法,針藥結合治療心腦血管病及后遺癥,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骨關節術后疼痛,脊柱側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眩暈,肩周炎,膝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網球肘,痛風,足跟痛等痛癥,面癱,面肌痙攣,帶狀皰疹,顳頜關節炎,三叉神經痛,頭痛,耳鳴及各種內科病,脾胃病,冠心病等;婦科病:月經不調,痛經,不孕不育等;兒科雜癥;肥胖癥及亞健康狀態的調理。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