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二院重癥醫學科陸續收治3名大腸癌術后患者。醫生與患者家屬溝通后了解到,之前他們均經過手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由于術后未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缺乏運動,隨即出現血便等癥狀。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癥之一。它起病隱匿,有的表現為頑固性便秘。從癌前病變進展到癌一般需要5年~10年,為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臨床干預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大量研究和實踐表明,大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是降低人群死亡率的有效措施。結腸鏡檢查是確診大腸癌的有效方法。大腸癌的發病和環境、生活習慣尤其是飲食方式有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堅持腫瘤篩查、處理癌前病變可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炎癥性腸病、糖尿病、肥胖、吸煙、大量飲酒等,這些是結(直)腸癌相關危險因素。針對具有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進行干預或篩查,有助于減少大腸癌和癌前病變的發生。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合理的鍛煉以及膳食纖維、全谷物、乳制品的攝入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
預防措施
1.減少紅肉類及腌制品攝入,增加粗糧、蔬菜、水果的攝入,根據排便情況調整飲食,限制酒精飲料。
2.保持健康體重,養成良好作息時間,戒煙。
3.減少環境致癌因素接觸,如化學、生物等致癌因素。
4.了解遺傳、免疫、內分泌因素的致病作用。
5.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
建議50歲~74歲一般人群每5年~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有結腸腺瘤病史、結直腸癌家族史和炎性腸病等人群建議從40歲開始,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每周堅持5天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患大腸癌風險降低50%。陳 飛
專家鏈接
陳飛,市二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他畢業于暨南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醫學碩士,先后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進修。他能熟練掌握常見、多發急危重癥疾病的診治及復雜手術圍手術期管理,尤其在腦出血術后、各型休克、多發傷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責編:瘦馬 編審:陳向黨 終審:汪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