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轉診”綠色通道一路暢通,急危重癥患者轉診就醫無縫銜接;國內知名專家“云在線”把脈問診,不出漯河就可接受頂級診療服務;移動CT醫療車開進鄉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做CT診斷;鄉村醫生培訓班“好戲連臺”,基層醫務人員聽課熱情高;“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骨科3D打印機、3.0T核磁共振等高精尖醫療設備成為臨床、科創、教學的“香餑餑”,各級醫療單位組團來嘗鮮……
這些可喜的變化只是漯河醫專二附院(漯河市骨科醫院)大力推進醫聯體發展的一個縮影。
醫聯體運行兩年多來,三級公立醫院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系統運行效果顯著,患者就醫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區域醫療服務可及性、連續性有效提升,“健康紅利”惠及更多群眾。漯河醫專二附院以豐碩的實踐成果為解決醫療資源配置普遍不均衡、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供了頗具參考價值的成功范本。
三級聯動 推進分級診療模式
落地生根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并發揮引領作用,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同時,構建醫聯體也是推進區域內醫療技術提升和醫學進步的重要舉措。
漯河醫專二附院與郾城區人民醫院醫聯體揭牌。
作為我市有影響力的三級公立醫院,漯河醫專二附院主動承擔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第一時間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建設醫聯體的指示精神。2019年12月6日,漯河醫專二附院與召陵醫療集團醫聯體簽約暨揭牌儀式舉行。這標志著該院醫聯體建設工作正式拉開帷幕。醫聯體的成立,旨在發揮技術輻射作用,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切實推動醫聯體合作單位協同發展。
漯河醫專二附院與河南大學醫學院簽訂合作協議。
兩年多來,該院努力構建三級聯動醫聯體,充分發揮市級牽頭醫院的龍頭帶動作用和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 強化以鄉鎮衛生院為基礎的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形成市、縣(區)、鄉(鎮)分級診療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
目前,已有召陵區人民醫院、郾城區人民醫院、源匯區人民醫院等6家二級醫療機構,16家一級醫療機構,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家民營醫療機構加入醫聯體。目前,醫聯體構建了內部組織架構,出臺了工作章程,規定主體單位與其他成員單位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成員單位的進入、考核和退出機制,制作了工作手冊,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
該院醫聯體秉承“合作、共贏、創新、發展”的宗旨,通過開展學科建設、技術指導、學術交流、管理幫扶、學習培訓等,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助推三級綜合醫院同質化、專業化、優質化醫療資源下沉,初步實現“普通病、常見病在基層就診,大型三級醫院‘主攻’急危重癥”,讓醫聯體真正成為與同行聯智、與群眾連心的平臺。
全面幫扶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
下沉基層
漯河醫專二附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采取管理幫扶、專家坐診、科研幫扶、人才培養、遠程會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等方式,與醫聯體成員單位相互協作,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醫技水平,群眾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醫院得到了有效治療,讓優質醫療資源在基層“開花結果”,同時也推動醫院發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該院組織醫務科、護理部、藥劑科、評審辦、感控辦等職能科室負責人,定期到醫聯體成員單位開展質量管理督導,按照上級部門的有關規定,指導成員單位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工作,逐步實現醫聯體內醫療質量同質化管理。目前,已累計派出100多人次。
一站式便民服務臺。
衡量醫聯體是否良性運行的關鍵之一,就是看能否真正實現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為保障成員單位間的患者能夠及時、安全轉診,該院多措并舉實現雙向轉診:一是開通了“6666958”24小時服務專線,隨時受理健康咨詢、電話轉診請求;二是啟用了雙向轉診網絡系統、手機APP等,基層醫生可通過網絡系統或手機APP將患者信息發送給該院對應專業醫生,進行下一步轉診治療;三是開通了轉診綠色通道,門診患者優先就診、住院患者直接入住病房,有效簡化了入院流程,縮短了等待時間,同時急危重癥患者經治療病情穩定、具備回轉條件后可轉回原所在醫院進行后續康復治療,形成一個完整的雙轉閉環模式。
醫護團隊到醫聯體成員單位開展手術示教。
為加強醫聯體成員單位學科建設,根據成員單位需求,該院派出醫務人員開展專科共建,著力推進“一院一專科、一科一特色”建設。同時,根據各成員單位基本情況,在成熟的醫療技術中篩選合適的診療項目進行推廣。
2021年9月,醫聯體一家基層成員單位婦產科接生了一名嬰兒。由于孕婦羊水少、產程中胎心不穩,嬰兒出生后全身青紫、肌張力差,正在該醫療機構坐診的兒科副主任醫師白紅麗立即指導醫務人員為患兒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隨后患兒癥狀得到緩解,生命體征趨于穩定。
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該院選派創傷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以及影像科、重癥醫學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骨科的臨床業務骨干每周四到醫聯體成員單位坐診,通過開展臨床帶教、業務指導、教學查房、手術示教等,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好地服務群眾。目前,已派出34名醫療專家累計坐診1256人次。
該院擁有國內先進的3.0T核磁共振、“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數字骨科3D打印系統等醫療設備,并建有電子閱覽室、數字骨科中心與臨床病案中心等,雄厚的資源向醫聯體成員單位開放,通過開展科研項目孵化和臨床協作等,為醫聯體成員單位科研創新提供平臺保障和技術支撐。
舉辦醫聯體鄉村醫生培訓班。
結合基層醫務人員診療需求,該院組織胸痛、卒中、創傷、急救、影像、內分泌、消化等臨床和醫技科室的100多名醫療專家成立講師團,定期舉辦醫聯體鄉村醫生培訓班,開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巡講活動。兩年多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各成員單位,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生的醫療水平。截至目前,該院已接收培養成員單位管理干部、臨床醫師、護理骨干96人,舉辦學術交流活動50多場次,舉辦鄉村醫生培訓班13期,累計培訓4300多人次,為基層群眾培養了一批技術精良、認真負責的“健康衛士”。
遠程會診中心。
該院與醫聯體各成員單位建立互聯互通的遠程診療服務體系,建成了遠程醫學影像中心、遠程心電中心、遠程會診中心“三大中心”。目前,該院已為113家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免費安裝12或18導聯心電圖機,龐大的網絡遠程心電診斷服務站點覆蓋了我市大多數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及民營醫療機構。患者可在基層就醫檢查,由該院臨床經驗豐富的心電、影像專業醫師根據檢查內容進行及時、精準的診斷。
遠程心電網絡中心。
5月12日16時05分,陰陽趙鎮陰東衛生所上傳一例心電圖,遠程心電中心醫生第一時間診斷為急性廣泛前壁、高側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心血管內科二病區醫生及時聯系村醫進行指導,并與患者家屬溝通。
16時08分,醫院派120救護車前去接診,并開通胸痛綠色救治通道。
16時25分,救護車接到患者進入醫院。
16時30分,患者被送入介入手術室,做術前準備。
16時41分,開始造影。
16時54分,導絲通過閉塞血管,心臟前降支近段閉塞血管開通。
從首次醫療接觸到開通血管僅僅用時49分鐘,遠程診療服務為救治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截至目前,該院已為醫聯體各成員單位開展遠程診療服務近5000例。
作為醫聯體牽頭單位,如何保障危重癥、疑難病癥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該院以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多年來,該院先后與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朝陽醫院、上海瑞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建立協作關系。醫務人員可通過網絡遠程會診系統與國內知名專家進行視頻會診并傳送病歷、檢查報告等,讓危重癥、疑難病癥患者足不出市就能得到國內知名專家的診斷,極大方便了患者。同時,該院各臨床科室也與國家級重點學科建立緊密協作關系,協作醫院定期選派專家來院坐診、查房、手術、會診疑難病例。
卓有成效 讓“健康紅利”
惠及人民群眾
今年5月6日,召陵區萬金鎮的5歲患兒小童(化名)不慎摔傷,造成左股骨干骨折。經過簡單處置后,醫聯體成員單位萬金鎮衛生院殷鵬濤醫生將患兒信息通過雙向轉診系統轉至漯河醫專二附院。該院小兒骨科醫生王鵬儒接到信息后,立即與患兒家屬取得聯系,并派出120救護車接診,到院后直接開通綠色通道讓患兒入住病房,并與殷鵬濤醫生溝通患兒病情,做好術前準備。
5月10日,小童在該院接受了左股骨干骨折微創切開復位內固定術。5月24日,小童病情穩定后,通過雙向轉診系統轉回醫聯體成員單位萬金鎮衛生院,殷鵬濤醫生接到下轉信息后接診患兒。
小童在萬金鎮衛生院進行康復治療期間,王鵬儒醫生還定期對他進行隨訪,了解其術后恢復情況,指導基層醫生開展康復治療。暢通的雙向轉診渠道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救治。同時,該院依托醫聯體平臺,進一步完善了基層醫療機構治療、康復、后期護理等服務鏈,保障了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醫療服務,改善了就醫體驗。值得一提的是,醫聯體上轉患者還可接受優先診療綠色通道、入院一條龍服務等。
移動CT診療車進鄉鎮衛生院開展義診活動。
經過兩年多的運行,漯河醫專二附院醫聯體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經過該院和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多家醫療機構成功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社區二級醫院、“六好”醫院評審;市康利醫院成功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姬石鎮衛生院成功開展產后盆底康復治療術,空冢郭鎮衛生院成功開展腹腔鏡手術,柳江醫院成功開展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三級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還能少花錢、治好病。
專家團隊到醫聯體成員單位坐診、查房、帶教。
通過與各成員單位的精誠合作、密切配合,該院醫聯體建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級診療、共同發展”的目標,為全市廣大群眾提供了整體、持續、便捷的醫療服務,群眾就醫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顯著提升。
漯河醫專二附院黨委負責人張向云表示:“下一步,我院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衛健委、漯河醫專的精心指導下,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持續鞏固醫聯體建設成果,創新管理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不斷完善分級診療體系,進一步擴大成員單位‘朋友圈’,力爭各成員單位在醫療質量、服務水平、科研教學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接受‘安全、同質、快捷、高效’的一體化診療服務,為我市打造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健康漯河再立新功”。(記者: 楊三川 通訊員 盧 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