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三川
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漯河醫專二附院(市骨科醫院)始終堅持統籌謀劃,創新舉措,倡樹良好醫德醫風,不斷提升全院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扎實推進各類惠民醫療服務,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就醫滿意度,更好地為全市人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加強行風建設
為進一步加強行風建設,該院暢通醫患溝通渠道,將醫療服務延伸至患者出院后,認真做好出院患者的電話隨訪工作,虛心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健康指導,提升了出院患者的滿意度。今年上半年,該院隨訪出院患者9218人,滿意率達99.39%。
該院從醫療服務各方面和全過程入手,找準切入點、把握著力點,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一是制訂醫德醫風建設實施方案,杜絕醫護人員收受紅包、開單提成、藥品回扣等不良行為,并成立督導組,每月督導醫德醫風整改情況。二是定期組織人員學習衛生部“八不準”規定精神,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并制作警示標語和橫幅,時刻提醒醫護人員不觸摸“高壓線”。三是嚴格實行“三級承諾”制,即醫院向社會承諾、科室向醫院承諾、醫護人員向科室承諾,并將承諾內容書面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時對醫護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醫院根據患者反饋情況對醫護人員進行獎懲。四是建立醫護人員醫德醫風檔案,將服務優劣等情況記錄在案,為評價醫護人員醫德醫風提供客觀依據。五是設立意見簿、意見箱、院長信箱,公布投訴電話,并成立接待室,專人負責接待、處理來訪及投訴。六是每月召開一次工休座談會,聽取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七是定期開展“服務明星”評選活動,并在護士節、醫師節時表彰優秀醫師和護士,同時加大對優秀業務骨干的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激勵醫護人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推動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
守護群眾健康
該院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年初以來,該院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優勢,承擔中華慈善總會“春立陽光計劃”醫療慈善項目,為我市患嚴重髖、膝關節疾病的低保戶、五保戶、經縣級以上民政部門證明的特困戶以及符合條件的群眾提供免費置換人工關節手術所需的內固定材料。
該院被確定為市殘疾兒童肢體矯治手術定點康復機構,小兒骨科成為我市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定點康復機構的定點科室。為減輕殘疾兒童家庭負擔,使殘疾兒童的治療與康復更有保障,該院積極承擔殘疾兒童的治療任務。康復救助對象為經醫療機構診斷有康復訓練需求、具有康復潛力且身體狀況穩定的0至6歲肢體殘疾兒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可擴大至14歲;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可擴大至17歲。同時,小兒骨科還為有輔助器具需求、經評估后適合配置輔助器具的殘疾兒童適配輔助器具。
該院配置了國內先進的移動CT醫療車,將智能科技與醫學影像技術相結合,可提供影像專家的遠程支援,有效提高檢查和診斷效率。該院積極組織人員進村莊,為基層群眾開展疾病篩查、義診、流行病檢查等活動,把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使易發重大疾病得到早檢查、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切實降低了群眾患大病風險,減輕了群眾負擔。
目前,該院為我市113家基層醫療單位(縣區醫院、社區衛生服中心、鄉鎮衛生院、村醫療室)免費安裝12或18導聯心電圖機。基層群眾可到就近的醫療單位進行心電監測,基層醫療單位人員將心電監測報告上傳至漯河醫專二附院心電監測中心后,該中心醫生遠程為患者進行診斷或提供接診服務。
為進一步弘揚健康文化、傳播健康理念、倡導健康生活,該院積極組織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骨科、急診科等醫療專家,到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工廠、學校、鄉鎮等開展義診和巡講活動,現場為群眾測量血壓、進行體格檢查和用藥指導,并針對季節性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臨床癥狀、危害及防治措施等進行詳細講解,使群眾認識到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促進群眾養成健康的衛生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今年上半年,該院共組織醫療專家和志愿者開展義診9次,發放健康宣傳資料2400多份。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