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嚴峻,市二院在加強院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合理安排各科室工作有序開展。近日,該院耳鼻喉科、兒童重癥醫學科、麻醉科等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一名因雙側氣管異物阻塞而生命垂危的患兒,守護兒童健康。
患兒氣管異物堵塞,病情多變生命垂危
2月22日晚上9點多,家住源匯區空冢郭鎮的1歲9個月男孩齊齊在家一邊玩耍一邊吃核桃,突然出現嗆咳,伴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家長立即帶孩子到診所及附近醫院檢查,懷疑是異物吸入氣管,需急診手術,建議去市二院。隨后家屬火速帶患兒來到市二院急診科,經過檢查,CT提示存在“左側主支氣管異物、右肺胸膜下斑片影”。考慮孩子可能是氣管吸入異物導致的呼吸困難,隨時有窒息的危險,接診醫生立即聯系耳鼻喉科準備接收病人,同時向總值班及醫務科李世學科長匯報。
耳鼻喉科主任霍紅、兒童重癥醫學科值班醫生張會永接到通知迅速到場會診。面對患兒呼吸困難、喘鳴逐漸加重,處于缺氧狀態,考慮患兒生命體征極不穩定,先進行鎮定、平喘治療,待生命體征好轉后再考慮急診手術。醫護人員時刻觀察患兒病情,共同商量下一步治療方案。
凌晨3點,患兒再次出現呼吸困難加重,血氧飽和度下降到70%左右,心率一度達到180次/分。這時兒童重癥醫學科主任祁亞平也趕到了醫院,大家根據患兒病情立即會診,一致認為立即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保證患兒生命安全。大家分工明確,霍紅主任負責告知家屬孩子的病情和治療方案,祁亞平主任負責立即將患兒轉至NICU組織搶救。
經過搶救齊齊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但仍然呼吸困難、心率快,隨后又出現發熱、心功能衰竭等癥狀。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患兒出現發熱令大家更加揪心了。“這種情況十分危險,如不果斷采取措施,孩子危在旦夕!而患兒年齡太小,手術中容易出現窒息甚至心跳驟停等風險……”刻不容緩,霍紅主任立即報請醫務科組織全院會診。
全院會診制定方案,挽救患兒生命
不到十分鐘,耳鼻喉科、手術室、麻醉科、呼吸內科、兒童重癥醫學科、小兒呼吸內科、影像科、檢驗科等專家們迅速趕到多學科會診中心。
副院長郭長根坐鎮主持,根據患兒病情,院內各專業專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雖然患兒出現發熱等癥狀,但是結合他的病史及影像學結果,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仍然考慮為雙側支氣管異物。
病情就是指令!專家們制定了最有利于治療患兒的方案:全麻支氣管鏡檢查+氣管異物取出術。一切準備工作就緒醫護人員各司其責,由耳鼻喉科主任霍紅主刀、副主任宋偉偉、副主任醫師龔志云協助,麻醉科李恒然主任親自麻醉,大兒科主任蘇愛芳、兒童重癥醫學科主任祁亞平在現場全程進行保駕護航。
由于異物是核桃仁,很容易碎,如取出過程中不小心夾碎落入小支氣管就麻煩了,因此對手術手法有著很高要求。霍紅主任小心翼翼操作,順利取出左側氣管異物,患兒血氧飽和度有明顯改善,隨即檢查右支氣管也存在異物,而且更小位置更深,取出難度更大,緊接著又實施第二次取出術。隨著患兒雙側氣管內的異物相繼取出,其血氧合飽和度逐漸改善升至100%,心率也漸漸恢復正常,大家揪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手術順利結束,得知孩子得救了,孩子姥姥長跪不起表達救命之恩。經過術后治療,患兒已于2月29日出院。
小兒呼吸道異物是耳鼻喉科急診之一,癥狀兇險、死亡率高,支氣管鏡下取異物是公認的最佳治療方法。而這類手術風險很大,技術條件要求高,多為急診手術,支氣管鏡下異物取出術考驗著耳鼻喉科醫生的心理素質和操作技術。市二院耳鼻喉科診治小兒呼吸道異物有著多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突發情況能迅速采取有效治療。
市二院耳鼻喉科主任霍紅提醒廣大家長,疫情防控居家期間要注意照顧好孩子,特別是嬰幼兒盡量避免喂食堅果類食物,謹防支氣管異物堵塞等危及嬰幼兒安危的意外傷害發生。(通訊員:尹紅婭)
責任編輯:黃曉婭